包含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妨害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词条
故意传播疾病该判什么罪
〖A〗、故意传播性疾病是指:明知自己患有梅毒、淋病等严重性病卖淫、嫖娼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该罪侵犯的客体是双重客体,即他人的身体健康和社会治安治理秩序。客观方面表现为严重性病患者实施卖淫嫖娼的行为。主体是特别主体,即已满十六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且患有梅毒、淋病等严重性病的人。
〖B〗、故意传播疾病,如果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来定罪处罚。如果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造成严重后果的,则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C〗、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构成传播性病罪,并不需要以传播性病为目的。即使行为人明知自己患有严重性病,因而在卖淫嫖娼时,为防止性病传播而采取避免传播的措施,仍然应认出具有本罪的故意,从而构成本罪。
〖D〗、传播性疾病罪量刑标准:构成传播性病罪的,一般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法律上的传播性病罪是指明知自己患有梅毒、淋病等严重性病而又卖淫、嫖娼的行为;传播性病罪的主体是已满十六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且患有梅毒、淋病等严重性病的人。
〖E〗、故意传播性病乃是严重罪行,量刑轻重取决于犯罪情节。若明知自身染有梅毒、淋病等重大性疾病,仍行卖淫、嫖娼之举,应获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处罚金。如致他人感染性病且后果恶劣,或多次故意传播,可判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及罚金。
〖F〗、此罪是故意犯罪,要求主观上为故意,客观上有这样的行为涉嫌妨害传染病防治罪,引起甲类传染病传播或者有传播严重危险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新冠肺炎患者拒绝强制隔离治疗的或明知自己被感染仍故意进入公共场所的...
〖A〗、新冠肺炎患者拒绝强制隔离治疗的或明知自己被感染仍故意进入公共场所的,构成犯罪。具体罪名及法律依据如下:妨害国境卫生检疫罪:新冠肺炎患者若拒绝接受强制隔离治疗,或在明知自己被感染的情况下故意进入公共场所,可能构成妨害国境卫生检疫罪。不过,具体是否构成此罪还需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和当地法律规定来判断。
〖B〗、法律分析:新冠肺炎患者拒绝强制隔离治疗的或明知自己被感染仍故意进入公共场所的,构成妨害国境卫生检疫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C〗、已经确诊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病人、病原携带者,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并进入公共场所或者公共交通工具的,不构成违法犯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疑似病人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并进入公共场所或者公共交通工具,造成新型冠状病毒传播的,不构成违法犯罪。
〖D〗、故意传播新冠病毒,有可能触犯“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的,应当承担什么法律责任?_百度...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三百九十七条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徇私舞弊,犯前款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法律分析:“滥用职权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反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滥用职权或者超越职权,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犯罪。“玩忽职守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不履行、不正确履行或者放弃履行其职责,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犯罪。
《刑法》 第三百九十七条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疫情防控中的四类人员是指
〖A〗、法律分析:疫情防控四类人员指的是确诊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疑似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无法明确排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可能的发热患者;确诊患者的密切接触者。
〖B〗、疫情防控四类人员指的是以下四类:确诊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这部分人员已经通过核酸检测等手段被确诊为新冠肺炎患者。疑似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这部分人员出现相关症状或体征,且符合流行病学史,但尚未经过核酸检测确诊。
〖C〗、疫情防控四类人群指的是:确诊的新冠病毒感染者、疑似的新冠病毒感染者、无法排除是否为新冠病毒感染的发热患者、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如果被判定为疫情防控人群,应该:确诊的新冠病毒感染者:需进行集中收治,送到定点医院接受治疗,并配合防疫人员对行程轨迹进行排查。
〖D〗、疫情防控四类人员指的是确诊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疑似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无法明确排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可能的发热患者;确诊患者的密切接触者。防控疫情是一场不能懈怠的赛跑。以最快速度救治患者,以最快速度控制疫情,是当前的头等大事,容不得有丝毫犹疑、丝毫侥幸。
不配合隔离如何处理
法律分析:对于不配合居家隔离的密切接触者和疑似病例,公安机关会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强制执行定点隔离,进行医学观察。
拒不接受隔离,其行为涉嫌构成妨害传染病防治罪,可被追究刑事责任。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拒绝执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依照传染病防治法提出的预防、控制措施的,引起甲类传染病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法律分析】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的,可以由相关机构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若发现乙类或者丙类传染病病人,应当根据病情采取必要的治疗和控制传播措施。相关单位对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以及医疗废物,必须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实施消毒和无害化处置。
对于不配合隔离治疗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强制隔离治疗措施: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第三十九条第二款,对于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的疑似传染病人,可以由公安机关协助医疗机构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刑事处罚:如果疑似传染病人故意传播病毒,将依法受到刑事处罚。
对于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可采取隔离治疗的行政强制措施,对于相关拒不配合人员可采取行政处罚和刑事强制措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必须接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有关传染病的调查、检验、采集样本、隔离治疗等预防、控制措施,如实提供有关情况。
疫情期间私人卖口罩合法吗
〖A〗、疫情期间私人卖口罩是否合法取决于具体情况。如果私人贩卖口罩的数量较少,且未违反市场价格管理规定,一般认为是合法的。然而,如果私人贩卖口罩的金额较大,或者存在哄抬物价、牟取暴利等行为,严重扰乱市场秩序,就可能涉嫌非法经营罪。
〖B〗、若贩卖数量较小,且未违反市场经营、价格管理等规定:私人卖口罩可能是合法的,但需确保口罩来源正规,质量合格。若贩卖数量较大,或违反相关法律规定:如哄抬物价、牟取暴利,严重扰乱市场秩序,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可能涉嫌非法经营罪,将依法从重处罚。
〖C〗、疫情期间个人卖口罩存在法律风险。具体原因如下:需要经营许可:医用口罩作为疫情期间建议佩戴的主要防护用品,属于第二类医疗器械,需要持有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方可销售。若无证贩卖,则涉嫌非法经营罪。需保证产品质量:如果销售的口罩质量不合格,未达到国家标准,可构成销售伪劣产品罪。
〖D〗、犯法。因为口罩也属于医疗器械,根据国家规定,要想经营,必须有相关资质,领取营业执照,因此,一般人事不允许私自销售的。如果销售的口罩是真的,质量也符合标准,则可能涉嫌非法经营罪。
本文来自作者[admin]投稿,不代表糖果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fftool.cn/cskp/202507-13555.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糖果号的签约作者"admin"!
希望本篇文章《包含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妨害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词条》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糖果号]内容主要涵盖: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妨害预防, 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
本文概览:肺炎期间国内关闭的景点-停运列车〖A〗、辽宁:全省大部分景区暂停运营,包括沈阳故宫博物院、辽宁博物馆等。内蒙古:全区公共文化场馆全部闭馆。北京:包括颐和园、故宫、北京动物园等在内的众多景区暂停开放。天津:所有景区暂停营业,文化场馆闭...